智慧医养大讲堂第七期成功举办:原新教授分享“数字社会与老龄社会交汇中的老年人观察”研究
2022年6月2日晚,由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智慧养老研究所、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智慧养老50人论坛联合主办的智慧医养大讲堂第七期于线上成功举办,线上参会人数超过100人。
本期智慧医养大讲堂主讲人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教授。原新教授以“数字社会与老龄社会交汇中的老年人观察”为主题,指出在数字化和老龄化共振的双型社会格局下,为实现老年生活现代化,亟需实现数字服务便捷与老年人数字赋能的“双向奔赴”,应该持续推进数字技术的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应用。本期大讲堂由澳门十大正规老牌网赌澳门十大信誉网赌大全智慧养老研究所周季蕾老师主持。
原新教授首先指出,随着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进步,数字化社会初露雏形。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已在向纵深发展。数字社会中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比其他群体面临的问题更加紧迫。如何在数字化社会和老龄化社会双化交汇共进的背景下,从人口学角度讨论老年人的形态特征,进而让老年人也能够融入并参与数字社会建设,是非常受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给政府、市场以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龄人口都带来了巨大考验。针对这一问题,原新教授从“数字化中国方兴未艾”、“老龄化中国日趋加深”、“双化交汇的中老年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针对数字化,原新教授表明,不仅仅是老年人,全民都在经历巨大变革。从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等的“世纪之交”,到数字化向城乡服务、数字治理拓宽的“动能释放”,未来,万物互联,城市逐渐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将“引导社会全方位升级”。数字网络和经济社会结构正在改变每个人的生活,老年人也在其中。数字社会洪流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针对老龄化,原新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三次“婴儿炸弹”时期,分别在1950-1958年,1962年-1975年和1982年-1997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口首先会变成“劳动力炸弹”,进而转化为“老年炸弹”。因此,人口老龄化其实是人口发展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未来,人口老龄化将不可逆转,老龄社会将不断深化。三次“婴儿潮”形成的出生人口将在60年后的不同阶段转变为老龄人口,而再过20年,这些人还会转变为高龄人口。今天老龄化的结果是过去60年前埋下的伏笔。原新教授用四个“超”字概括宏观层面老龄化的形态,包括超大规模的老年人口数量,超快速度的老龄化速率、超高水平的老龄化进程、超级稳定的老龄社会形态。因此,试图改变老龄化发展趋势的很多努力,都需要带着发展的、长周期甚至超长周期的眼光去判断。
针对双化交汇的社会环境,原新教授指出,近年来老年网民数量占比、增长速度均快速提升。2021年末,若按全国网民10.32亿人推算,中老年(50岁+)网民2.76亿,占中老年人口总数56.8%;老年(60岁+)网民1.19亿,占老年人口总数44.4%。换言之,2.12亿中老年人尚未触网,其中1.49亿的老年人尚未触网。未来中老年人进入网络生活的空间还很大。上网与不上网是个人选择,但数字社会的包容始终是公平公正的。当老年代际更替不可避免地遇到技术更迭,绝对的数字鸿沟已经不可能彻底消除,任何时间、任何代际都会存在,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共同发力,方能缩小相对的老年数字鸿沟。
针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异质性,原新教授进一步指出,数字化社会必须包容所有类型的老人。一方面在需求侧达到传统与更新、实用与时髦、守旧与追赶等要素间的平衡,包容老年人不同层面和类型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数字化包容社会的助老原则。另一方面,在供给侧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及产品。以老年人的眼光而不是专家、管理者的眼光看世界,坚持兼容并蓄、功能互补,而非互斥排他原则,从而达到数字社会与老龄社会两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融合。
此外,要打造一个真正数字化包容的社会,整体上需要遵循“适老化与老适化”两个思维,数字社会包容,更加适应老龄社会,即适老化;老龄社会赋能,全龄人口视野,更加适应数字社会,即老适化。实践过程中,应从多主体、多路径角度出发,实现政府、产品、使用、教育多方面的包容性。
分享结束后,线上观众踊跃提问,分享体会,原新教授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双型社会格局下的老年人特征等问题,气氛热烈。智慧养老研究所左美云教授、付虹蛟副教授、黄科满副教授、周季蕾老师和20余位硕博士研究生一同参加了会议。(澳门十大信誉网赌大全段睿睿供稿)